环境篇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是建设科创中心的基础,是人才创新创造的土壤。上海必须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法制环境等。
创业经费从哪里来?
上海强化金融创新对人才创业的支持,完善商业银行与风投、天使资本的投贷联动模式,缓解人才创业初期融资难题;扩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试点推出创业保险新产品,降低创业者创业风险……
对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使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给予补贴,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截至今年6月底,共计审核通过了1789家企业及14家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总额度为9380万元、另有72家单位发放额度达到10万元。
创业在上海,如何活得更踏实?
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始终离不开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大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自用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单位租赁房),各区县和产业园区也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人才公寓和住房补贴。
医疗方面,市卫计委根据海外人才的就医需求,在华山医院涉外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涉外医疗服务流程。同时发布了海外人才在沪就医指南,第一批确定18家各类医疗机构,并将已开展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服务的医院名录在上海国际人才网上统一发布。市金融办在保险产品开发方面,升级了团体高端医疗保险严品、保障额度更高,保障范围更广。
教育方面,市教委研究发布了《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需求蓝皮书力,根据外籍人员及其子女数量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外籍人员予女学校建设安排,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开通“一条龙”服务通道,为引进人才子女就读提供便利。同时,新增了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和上海法德学校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