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新获悉,经过十多年保护与技术攻坚,曾一度濒危的嘉定地方特色蔬菜——罗汉菜,已突破技术壁垒重新在上海嘉定生根发芽。目前种植范围辐射全区10个果园、1个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不少农户也有种植。罗汉菜重回市民餐桌已成现实。
“嘉定一宝”差点灭绝
罗汉菜学名菥蓂,又名遏蓝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是与南翔小笼包齐名的“嘉定一宝”,因菜叶如层层叠叠的罗汉而得名。这种菜入口略苦,回味清香,是上海市民喜食的野生蔬菜,也是上海郊区珍稀的蔬菜种质资源。罗汉菜有益气、利肝、明目的功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尤其是腌制过后的罗汉菜风味更是独特。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罗汉菜在嘉定广泛分布。之后,随着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和城市化的推进等原因,罗汉菜种质资源出现严重匮乏,仅有极少量野生种质资源被暂时保护了下来。
“再不保护就全消失了。”据嘉定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陈珏回忆,上世纪末开始,嘉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开始寻找罗汉菜,直到2003年,才在南翔的一位80多岁老农手中征集到这一菜种。罗汉菜以前主要生长在南翔、马陆一带,且大多长在棉花田里。现在,嘉定的农田多数在北部,棉花也鲜有种植。环境的变迁让罗汉菜感到了“不适”,选育适合栽培的新品种,成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