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建成“幸福弄”
上海解放后,以蕃瓜弄为代表的棚户区迎来了新生。1950年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改善工人贫民住宅区环境卫生”的决议。蕃瓜弄像其他棚户区一样,由人民政府投资填没臭水浜,铺设碎石路,修建下水道,安装路灯,设立给水站,建造了公共厕所和垃圾箱,植树绿化,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从1952年起,这里陆续拆除了“滚地龙”,翻建成草平房或瓦平房。
蕃瓜弄的环境在解放初虽有较大转变,但由于当时弄内居民人口密集,住房环境拥挤,居住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依然十分迫切。1961年,蕃瓜弄作为全市第一个成片棚户区改造的试点。
1999年夏,市政府再推为民工程,对蕃瓜弄进行了“平改坡”试点、墙面刷新和水箱改造工程。根治了房屋长期存在的顶层渗漏、不隔温保暖的顽疾,同时,采用变频恒压技术取代屋顶水箱。改造后,该小区50个屋顶水箱全部拆除,居民家庭水压增加4倍,各种煤气热水器可正常使用。
从解放前的“滚地龙”,到上世纪60年代的工人新村,再到十多年前的“平改坡”,蕃瓜弄的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今天的蕃瓜弄,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虽已略显老态,但是置身其间,依旧能够感受到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在阳光下打牌娱乐的老邻居、欢笑嬉闹的孩童、悠闲锻炼的居民,充满了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