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菜场
看似超市但还姓“菜”
昨天上午9时,记者走到华山路1623号的门口,往里一张望,却以为找错了地方。收银台、货架、冰柜,还有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这里真的是小菜场?抬头看看招牌,没错,正是今年国庆节正式开业的美天华山菜市场。
一走进小菜场,左手边是放着一溜儿鱼缸的水产区,右手边是摆放着60多个品种的蔬菜区,贴着墙摆放的冰柜里,是各式水果和乳制品,再往下则是丸子、猪肉、羊肉、冰鲜家禽的摊位,还有一个品牌熟食店。中间也没空着,豆制品区、面点区、粮油区设立在此。在寸金寸土的华山路,这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标准化菜市场,甚至还有免费使用的WiFi。
“8年前华山路上曾经有一个菜场,但因为种种原因关闭了。”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志君告诉记者,长宁区的居民因此只能到徐汇区的天平路菜市场买菜。今年国庆节,新菜场开出来了,,却和传统菜场大有不同。“我们改变了经营模式,从原来单纯出租场地、收摊位费的房东式经营模式,变成了与经营户相互合作的电子结算模式,也就是和经营户联营扣点,风险共担。”
而在嘉善路上的上蔬永辉,生鲜超市化的“外表”更加鲜丽。上午11时,这里的4个收银台全开,每个收银台前都有顾客排队结账。一楼几乎都是生鲜农副产品,水产区除了家常鱼类,冰柜里还有三文鱼、北极贝,肉禽区、粮油区、干货区等一应俱全。如何结账?除了现金和刷卡,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都可以使用。
“定位社区,食品的经营比例在90%以上,生鲜的比例在50%以上,就可以称为菜场。”标准化菜市场看上去越来越像超市,但它还是姓“菜”,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的徐剑锋说,超市化的“品相”和管理模式,正是2.0版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