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记忆 | 游走长寿路的前世今生
http://news.online.sh.cn 2016-12-26 03:41 稿件来源:上海观察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另一个名字“大自鸣钟”
其实说起长寿路,还有另一个名字更为熟悉,老上海人都习惯叫它“大自鸣钟”,而这个名字和一座钟塔有关。
1926年,当时的公共租界西区劳勃生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口道路中央,曾建起了一座钟塔,名叫“川村纪念碑”,它是为纪念已故的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总经理川村利兵卫,而建造的一座“纪功碑”。钟塔高14米,平面成方形,顶层为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每隔一刻钟,即“叮咚”报时,人们因此称它为“大自鸣钟”。久而久之,大自鸣钟也就成了这一带的地名。
解放前,这里就有400余户商家,其中不乏恒大布店、聚兴园酒菜馆、四如春面馆、老宝凤银楼、仁厚堂国药号(后为民康中药店)、福源盛米号(后为普陀区第六粮店)、同大昌百货店(后为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沪西浴华池、正泰五金店(后为上海市第六五金商店)等知名品牌商家。也就是从“大自鸣钟”开始,长寿路地块逐渐成为普陀区、乃至全市有名的商业和住宅区,甚至获得了“沪西南京路”的美称。
上世纪90年代,由于长寿路拓宽的需要,许多老商店大都动迁他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大型商业广场,如巴黎春天、亚新生活广场、芳汇广场、家乐福超市等,随着大量餐饮娱乐业和金融、通信业的入驻,长寿路的整体商业能级不断提高,而今在大自鸣钟旧址附近新建的大自鸣钟广场更是将重新打造这一历史品牌,提高长寿辖区商业商务的品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