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年俗大搜罗 每个上海人都有的乡间记忆
http://news.online.sh.cn 2017-01-23 09:32 稿件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宝山:花神堂里祭花神
网络配图
宝山区罗店镇过年有到花神堂祭祀花神的年俗。这个花神可不是鲜艳动人的花仙子,而是专指棉花。原来啊,明清时期,罗店是个产棉地区,“东去吴淞路不遥,人家尽种木棉花。”自元代传入黄道婆纺织技艺后,罗店农村纷纷淘汰落后的纺织工具,采用轧花车、弹棉椎弓等先进技术,大大促进了棉花业的发展。
罗店农人织出的紫花布、斜文布等深受各地棉商喜爱。由于棉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棉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高于一切,因此,棉花被罗店人视作“万花之王”“万花之神”。
清咸丰年间,罗店镇的花神堂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花神堂进行重建,它利用练祁河的优势,有石板铺成的台阶通向水面。在花神堂内,主祀花神的殿堂居于正间最显著的地位,是整个建筑布局的中心。正门门楣上的匾额“花业公所”四字由当地书法家朱六阶所书,内由状元洪钧所书“万花主宰”,意在保护一方生灵。
清代和民国期间,每逢农历二月十二为花神诞辰日,农人商贾要举行迎神、祭神的活动。这天,众人抬着花神夫妇的神像上街巡游,前面鸣锣开道,沿途设点停留,迎神供斋礼拜,后有踩高跷、荡湖船、舞龙等民间艺人边行边演,如遇庙会则更加热闹,祭祀盛典,充盈市井,镇上棉业同行还要在当日聚餐,以示庆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甘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