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年俗大搜罗 每个上海人都有的乡间记忆
松江:过年蒸糕节节高
松江“叶榭软糕”传承人顾火南蒸出满满一筐软糕年味十足。张哲伦/摄
新年就快到了,松江叶榭不少农家又开始忙着蒸糕了。这种用土灶蒸出的美食起源自明万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四百多个年头,是松江糕点的经典之一,过年蒸上几块糕,入口都是软软香糯的年味!
说起“叶榭软糕”,叶榭镇最有名的就是顾火南,70多岁的顾火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传承人,年前这几周,每天凌晨3时不到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就要过年了,来订购软糕的人络绎不绝,每一块都是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制作80份(蒸笼)。依照当地习俗,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叶榭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蒸好的叶榭软糕。
笼屉上小心铺一块竹垫子,再加铺一层纱布,套上一个正方形的模具,顾火南熟练晃动起筛子,雪白的米粉簌簌落下,均匀铺满整个模具。很快,软糕的雏形就制成了。吃起来香甜软糯,不会太甜,又不失浓浓的米香,个中诀窍绝不止在这短短十几分钟内。
单这制糕的米就很有讲究。把大米泡进清水桶,隔日便换一次水,把米的酸度“泡开”,如此,就要准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品尝过的人,难免会忍不住赞叹,软糕的口感中还带有几分清凉,在大米中加入了一定配比的薄荷和菊花,这是叶榭软糕的独特秘方。很少有人知道,这小小一块糕始于明万历元年,如此算来,竟然已有400多岁。这块小小的软糕也已经名列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甘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