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双重传承惊动法国学者
毛冬华画外滩这次还惊动了法国艺术史学家菲利普先生。菲利普先生获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授权,专门在中国研究20世纪中法艺术交流史。此次菲利普先生先睹了毛冬华的外滩作品后说,在西方,“美术”的概念里包含了绘画、雕塑和建筑,毛冬华是用中国的画笔,画出了外滩建筑这种西方美术元素。
菲利普先生表示,1933年,法国著名艺术家保罗·瓦莱里曾在徐悲鸿的个展上说,中国艺术家跟西方艺术家不同,西方艺术家只传承了一种西方艺术传统,而中国这一代艺术家,能传承到东西方两种艺术。今天,毛冬华也是东西方两种艺术的传承者,希望未来,能与毛冬华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即便最困难时也能乐观向上
毛冬华笔下流淌出的上海气质,也并非怀旧那么简单。她更喜欢这个飞奔着的城市,她在立交桥上开车,会发现巨大旋转着的高架线条和车水马龙,构成了一幅极具生命旋律的画面; 她会沉浸于锦江乐园大转盘的空间构成感,如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当代城市生活,是她生命中的一个长期观察点。她经历过事业上的巨大困难,但就是在困境中,也能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创作出《辰山植物园》这样洋溢着欢乐的、带有明快色彩的作品。
作为2016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中仅有的两位国画家里的一员,毛冬华自觉地把表现当代上海、现代都市作为自己的恒久题材,并且正在通过颇为大胆的笔墨实验,为如何实现中国画的现代化,写就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