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血染北秦庄

        孟波(1916-2015),江苏常州人。著名作曲家。1934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敌剧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时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务科长。

        孟惠惠是孟波的女儿。

 

        1941年7月,日寇近2万人对江苏盐阜地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为了粉碎这次大“扫荡”,新四军领导决定:“新四军军部主动撤出盐城,向建湖、阜宁敌后转移。”

        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也随新四军军部撤退到湖垛附近。7月20日左右,敌人从西路兴化进犯。新四军宣传部长钱俊瑞来鲁艺传达军部指示:情况紧急,要立即进行疏散。年老体弱者和文学系、美术系大部与院部编为一大队,留下跟随军部一起行动;戏剧系、音乐系大部分师生和普通班200余人为二大队,由孟波与丘东平、许晴负责,向敌人侧后方转移。

        7月23日傍晚,华中鲁艺二大队师生200余人,由教导主任丘东平、戏剧系主任许晴和担任教务科长的孟波率领,从军部驻地陶家舍出发。为避开湖垛日伪军,部队选择了群众基础较好的五区为行军路线,途经吉家庄、北秦庄,然后向楼王庄方向连夜行军。

        由于河汊纵横交错,加上雨后小路泥泞难行,队伍到达北秦庄时已过半夜。大家一路劳顿,疲惫不堪,又饥又渴,有的摔得像个泥人。在临时找到的祠堂里,打前站的同志烧好洗脚水和稀饭,各班分头领稻草打地铺准备休息。孟波和丘东平、许晴在秦家祠堂的阁楼上听取各中队的汇报。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宁静的夜晚,一场殊死的战斗即将来临。

        大家刚躺下不久,村外站岗的学员报告西北方向有敌人汽艇马达的声音,二大队师生就紧急集合队伍,向东南撤退,迅速撤离北秦庄,准备渡河前往楼王庄安全地带。

        这时,迷雾茫茫,晨曦刚透出微光,许晴带领战斗班走在最前面,中间是丘东平带领的女生夹着部分男生,孟波和其他师生在后面跟进。

        刚过东面的小桥不远,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中队的伪军已直扑过来。事后方才得知,这批敌人是来偷袭我驻北秦庄的江淮日报社的,报社同志早在前几天得到情报就撤走了,而鲁艺二大队的师生却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遇到了力量如此悬殊的遭遇战。

        那时有传闻,日本鬼子最要杀害的是新四军中“别盒子”(手枪)、“插杆子”(口袋插钢笔)的人,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两“子”就是新四军的军官和文化人。所以,当日本鬼子和伪军见到被围困的师生正是他们重点杀害对象时,得意忘形地嗷嗷乱叫,并且枪炮齐发。

        北秦庄北面,横着一条四五米宽的河,一座木桥是唯一的通道。狡猾的日寇已在木桥南端布下一道火力网,用机枪的交叉火力封锁了桥头,显然是想在此将这支新四军的队伍一网打尽。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急情势,“下稻田,快蹲下!”孟波疾声命令,所有的人连跳带滑下了稻田。丘东平将手枪提在手上,几步跨到孟波身旁,连同许晴,他们三人分析敌情、商量对策,下达紧急转移突出敌人包围圈的命令。

        敌人疯狂地在前方稻田间搜索。看敌人扑过来,许晴猛地转身挥着手臂大喊:“同志们,向后撤……”他迅速带领战斗班还击,凭着仅有的8支长短枪和20来颗手榴弹,同敌人英勇对峙。一会儿,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完了。许晴叫大家“迅速后撤!”,自己却手举盒子枪,留下作掩护。突然,敌人一梭子弹扫来,许晴中弹倒下了。

        在突围中,丘东平挺立在田埂上,挥动着他的勃朗宁手枪,对同学们大喊:“冲过去、冲过桥去!”此时,敌人一边喊叫着一边蜂拥冲来,丘东平趁间隙,率领一批师生冲破敌人密集的火力封锁网过了河。但回头一望,见桥的南面还有一部分师生,他旋即又火速返回。突然,一颗子弹向他射来,打在腰间背着的搪瓷缸上。他不屑一顾,瞄准敌人,扣动扳机,一日军军官应声倒下。日寇一阵慌乱。

        他抓住这个时机,又带着几个学员第二次冲过了河。“丘主任,快跟我们一道转移吧!”学员们喊道。“不,你们快撤,我掩护!”他继续沉着射击。掩护没冲出敌人包围的同志们过河。师生们按照他的指引,有的泅水渡河,有的在桥上匍匐通过。同志们脱险了,丘东平却不幸被鬼子的子弹射中,倒在了血与火的战场上。

        日伪军的包围圈在逐步缩小,子弹像雨点般地朝师生们射过来。几位女学员被日军追逼到了河边,戏剧系党总支委员李锐见大家已无法突围,便高声说:“同学们,我们宁死也绝不能让敌人活捉了去!”说完,率先跳入了水中。接着,又有女生班长叶玲喊道:“同学们,我们宁死不受辱!”跟着跳下了水。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敌人正要伸手去抓女学员宋莹,她纵身往水中一跳,一个日本鬼子忙用刺刀朝水中捅去,刺中宋莹头部,水面立时涌出一片鲜红。女生副班长、不满18岁的上海姑娘王海纹大声喊道:“同学们,我们要死一起死!”只听“扑通、扑通”几声响,王海纹和女学员方青萍、李馨、季慧、姚莲娟,一个个接连跳水殉国。见此状况,敌人气急败坏,将她们的遗体打捞上来,灭绝人性地用刺刀挑破她们的腹部,令人目不忍睹!宋莹为了免遭敌人的污辱,长时间泡在河水里不肯上岸,竟被敌人用刺刀猛刺头部而壮烈牺牲。

        战斗班的徐辉带着打完子弹的枪,拖着一条负伤的腿,被敌人追到河边。他用最后的气力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喊罢,纵身跳进河里,光荣牺牲。

        为保存华中鲁艺二队这些仅存的有生力量,孟波带领队伍后部人员,隐藏在稻田里。那稻田是老沤田,只要人下去,双腿就像被吸进去一样,不使大劲就不能动弹。他们以最大的耐力进行隐蔽,任由蚊虫、蚂蝗叮咬,任由敌人端枪谩骂恐吓,任由敌人用机枪向稻田扫射,直到敌人走后,他们才过河与失散的师生汇合。

        一场恶战之后,日伪军撤回湖垛据点,脱险的近百名师生,由孟波带领回到北秦庄,大家怀着悲愤的心情,寻找牺牲的师生遗体,师生的遗体遍布四野,鲜血染红了田埂、小河。在这场遭遇战中,教导主任丘东平、戏剧系主任许晴等30余名师生壮烈牺牲。

        孟波带领师生为他们办理了简单的后事,举行了肃穆的悼念仪式,又朝着新四军军部临时驻地阜宁县的周门-进发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作者:孟惠惠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