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罗师长和老百姓心连心3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是1988年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

       缪文渭(1919-1996),安徽天长人。1939年参加革命,开始创作活动。

  

       为谁服务?

       1940年8月,罗炳辉司令带领队伍来到淮北开辟淮宝地区,在蒋家坝的淮河水面上用船搭起一道浮桥。罗司令从桥上走过时,看到周围群众有些愁眉苦脸,似有怨气。

       便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是渔民。”一个中年渔民说。

       “为什么不打鱼呢?”

       “没有船。”渔民手指浮桥说:“船给你们用来搭桥了。”

       “噢!”罗司令问:“公家没给你们米吃吗?”

       “给的!公家规定每人每天一斤米,发到前天就停了,已有三天没发了。”

       “不发米你们吃什么呢?”

       “没有吃。”有个妇女说:“我还是昨天中午喝的稀饭汤……”说着就哭起来了。

       “啊!”司令问:“兵站在哪?”

       “那儿……”渔民指指河南。

       “好!”司令说:“叫你们负责人跟我一道来,去找兵站要米。”

       渔民负责人听说叫他到兵站要米,当然高兴,就跟在司令后面向兵站走去。

       到了兵站,司令问站长:

       “征用渔民的船搭浮桥,米是怎么发的?”

       “每人每天发米一斤。”站长说。

       渔民说:“我们三天没有领到米了,大家还饿着肚子呢!”

       “是不是这个情况?”司令问。

       “是的!三天没发大米了。”

       “为什么?你说说道理。”司令问。

       站长回答:“原来预计十天,现在情况有变化,要延长到月底,我们又打报告请示上级,批文还没有下来,所以……”

       “上级公文十天不批,你就十天不发?”

       “那当然!”

       “为什么?”

       “我要对上级负责!”

       罗司令很生气,从荷包里掏出一本油印小册子,叫他念念封面上几个什么字。

       “这个-”站长结结巴巴地念,“为人民服务。”

       “我问你,人民是谁?他们是不是人民?”

       “是人民。”站长说。

       “你承认渔民是人民,为什么不为他们服务?”

       “哦!”站长辩解,“我没有说不为他们服务。”

       “三天不发米,这难道是为他们服务吗?”

       “……”站长终于哑口无言。

       “你呀!”罗司令伸出手指敲敲他的头说,“你呀,一面发米,一面请示,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不能光对上级的公文负责!”

       “首长,我错了……”

       罗司令转身对渔民说:“浮桥在一天,就发一天的米,如果再有人不发米,不给你们饭吃,你们就说罗大肚子罗炳辉叫发的。”

       “啊!”众人吃惊地叫起来,“罗司令……”站长听说是罗司令,吓得立即上前来一个立正敬礼。

       司令笑笑说:“小家伙,你记住,我们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

       “是!首长,我永远记着!”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作者:缪文渭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