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一枚二等功勋章的来历

        彭修强(1918-1974),河南镇平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四师骑兵团作战参谋。1950年后在海军东海舰队六支队等单位工作。1974年去世,被追认为烈士。

        黄辉(1923-),江苏淮安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曾任新四军四师淮北银号印票厂、骑兵团供给处会计、东海舰队六支队招待所所长等职。1978年从上海邮政总局发行处离休。

        彭云是彭修强、黄辉的三女儿。

 

        闲时在帮母亲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一大包的奖章。打开随手拿了一枚二等功勋章问母亲:“妈,这枚勋章爸爸是怎么得来的?”

        母亲笑了:“说起来还真有意思,是尿尿尿出来的。”

        “妈,快讲讲是怎么回事?”我又惊又奇、迫不及待地问道。

        那是1947年5月的事情。蒋介石“全面进攻”破产后,改变了作战方针,集中了九十四个旅的兵力向我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其中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兵力为六十个旅,共约四十五万人,向我华东野战军发动了猛烈进攻。敌整编第74师张灵甫急于向蒋介石邀功,略有突出地窜离了大部队。华东野战军首长们终于下了决心,以五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实施中央突破,并以包括特种兵纵队在内的五个纵队阻敌增援,将74师从敌重兵密集并进的队形中割裂出来,消灭这个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硬核桃”。

        当时父亲所在的骑兵团已并入了三野特种兵纵队(简称“特纵”),父亲在特纵参谋处当作战参谋。为了防止敌人袭击,保证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安全转移到渤海(当时指挥部的行动是军事机密,部队只知道是转移),奉特纵电令父亲的部队负责掩护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撤离。

        5月6日晚转移到达临眗东北、益都东南地区胶济路北的李家户一带。大部队就地待命休息,另一方面与渤海地区鲁中三分区冯副司令取得联系。

        夜深人静,由于行军劳累,部队指战员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父亲因为内急迷迷糊糊地起来到院墙旁解手。这时,只听到隔壁老乡家传来了一阵既轻又急促的敲门声:“某某哥!快起来!前庄刚来了国民党的部队,你这后庄又是解放军,打起来咱们就没命了,赶快出去躲躲吧!”几句话让父亲一下清醒了过来,一个跳跃翻出墙外去了解情况,摸清敌情。只过了二三栋房子就远远地看到国民党军队士兵们的人影在晃动。这一惊非同小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直属部队那么多的首长及作战地图、电台,还有七八辆军车的物资等,如遭到袭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父亲迅速地返回向首长报告了情况。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立刻决定:为了大局不与敌人交锋,马上撤离,向鲁中三分区转移。整个大部队悄然无声地安全转移出庄,于5月7日抵达渤海。

        特纵部队于8日按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指令向坦埠以东、夏蔚地区范家庄开进,5月13日到达范家庄。

        也就是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

        特纵的任务是:在孟良崮东南的临沂阻止敌人增援74师,坚守到消灭74师为止。父亲所在的部队占据了临沂东的一座小山。父亲高度发挥了“神枪手”的才能,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牵制了敌人,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由于父亲的机智,保护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安全转移。

        由于父亲的勇敢,在孟良崮战役的阻敌战斗中表现突出。

        经特纵领导讨论决定:给父亲记二等功、授予二等功勋章一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作者:

彭云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