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幕后故事

        王必成(1912-1989),湖北麻城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王苏炎是王必成的女儿。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是1963年8月1日毛主席为上海警备区某部八连而题写的。八连于1947年8月在山东省莱阳县组建,1949年5月进驻上海,担负南京路上的警卫和巡逻任务。多年来,这个连队身处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辛勤为人民服务。他们的事迹引起了我父亲-上海警备区第一任司令员王必成的关注。他多次深入该连,勉励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为五光十色所迷惑,并指示警备区政治机关认真总结八连的经验,举办连史展览,还邀请上海市委书记、警备区第一政委陈丕显等领导前往视察指导。

        陈丕显等市委领导对八连的事迹和展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示《解放日报》、《文汇报》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广八连的经验。两报连续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宣传文章,使八连的事迹在上海引起极大的反响。

        1960年春,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下连当兵”四十天结束后,和随行的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沈西蒙等路过上海,住在沧州饭店,父亲前往看望,并请许司令员等吃便饭。待大家坐定,父亲举杯向大家敬酒后,紧接着把目光对准了陪坐一侧的沈西蒙。父亲端着酒杯走过去,让沈西蒙也把酒杯端起来,然后用带有命令的口气说道:“沈西蒙,你知不知道上海警备部队有一个“南京路上好八连”?”虽然当时八连还未被授予荣誉称号,但大家已经这样叫开了,名气也挺大,沈西蒙自然知道。听了沈西蒙肯定的回答,父亲马上说道:“那么你路过上海就要留下买路钱。”沈西蒙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两眼怔怔地望着父亲。父亲见沈西蒙不开口,接着说道:“既然你知道上警部队有一个好八连,那你就要为这个部队写个戏。”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沈西蒙当即回答道:“你交代的任务我一定完成。”后来,父亲亲自把沈西蒙带到八连,安排他在八连体验生活,当兵四十天。1961年9月16日,沈西蒙在苏州完成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的创作。

        《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在排练、修改的过程中几经波折,最后在周总理的关心支持下,终于在北京公演。后来该剧又被拍成了同名电影。最令父亲和沈西蒙受到鼓舞的是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全剧结束时,毛主席高兴地走上舞台同演员们见面握手。毛主席对沈西蒙说:“这个戏很好,话剧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毛主席对《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的肯定,也是对父亲培育、宣传“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典型的充分肯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作者:王苏炎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