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真有人看着小说、影视剧就去盗墓的?古滇国考古重大突破,又因为“盗墓”问题吵翻了

 

工作人员查看盗墓者挖掘出的陕西一周代墓地的盗洞(资料来源:新华社)

真有人看着小说、影视剧就去盗墓的?

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王某,2020年5月迷上了《盗墓笔记》,经常在网上和网友探讨这类话题,其网友曾某知道自己的朋友彭某正在寻找盗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M129北朝墓的“投资人”后,反复劝说让王某以“投资人”身份加入彭某的盗掘团伙。

2020年6月中旬,王某前往邯郸参与实施盗掘古墓有关计划,多次结伙作案均无所获,当年7月1日晚再次进入盗洞挖掘时被警方抓获。王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而四川眉山一男子李某看了许多盗墓影视作品,从中学习“摸金校尉”的技术,然而撬开一处墓穴时,被一根雕花石条砸伤致腰部、腿部多处骨折。李某没有盗窃到一件“宝物”,手术费却花了18万元,并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文艺作品能“引人入门”

“讲到考古成就时很多网友就联想到《鬼吹灯》《盗墓笔记》,不恰恰说明它们影响大吗?”今年34岁的卢旭从事财务工作,“习惯看各类报表”的他多年前被这两本小说吸引,“想象很奇诡,而且有一定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基础,让我这种本来对历史完全无感的人,如今每次旅游都会去参观博物馆。”

卢旭记得三星堆发掘直播之后,有文博机构抱怨“同行学者辛苦多年科普和努力,才让部分公众对考古有了科学的认识”。但在卢旭看来,这些小说和影视剧最大的功能就是“引人入门”。他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要是罗列审计报表和数据谁要看?但是包装成商战、反腐的故事,就能让更多人注意到我们专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专业问题首先要吸引公众的注意,大家才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正确的知识。“比如我也会把考古发现跟小说情节联系在一起,专业机构这时如果推出相关的专业科普,我肯定很有兴趣。专业机构如果傲慢地排斥这种关联,反而降低了科普的覆盖范围。”

尽管“常识性错误很多”,但刘先生并不反感此类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前段时间敦煌招不到研究员的事上了热搜,这种情况其实在业内不少见,但现在大家关注到了。”在他看来,考古是一个很小众的学科,这些小说和影视剧一定程度让小众学科“出圈”,“通过这些作品,普通观众知道了洛阳铲,对考古有了好奇心,也知道‘文物要上交国家’,对我们已经是一种帮助了。”

“可能有人真的因为这些小说起了犯罪念头,但犯罪能实施不能怪在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上。”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士也认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特殊题材的文艺作品就能催生犯罪,说明后续教育、普法、相关保护措施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到位之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