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女红军莱玲讲述过草地时“吃”的故事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当上女兵翻雪山,跟上部队打江山。要问领兵是哪个,他的名字徐向前。”诗歌中的“女兵”,就是长征时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居住在辽宁省军区大连第九干休所的莱玲老人,是极少数经历过长征目前仍健在的女红军。

  莱老1920年2月生于四川万原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当过童养媳,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时在红四方面军卫生营做医务工作。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翻越雪山,三过草地,胜利地走完了长征路。

  有毒无毒党员先尝

  三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苦的岁月,莱玲不仅与女战友背着沉重的药箱行军,还要抬着担架救治伤病员。不过,这些困难难不倒巾帼战士,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吃的问题。经过长途行军跋涉后,她们粮袋子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为了求生只好将目光对准野菜。

  草地上的野菜并非都可食用,有些含有毒汁,食后会中毒。为了避免误食中毒,营党委提出食用野菜时,共产党员先吃。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共产党员们首先品尝各种野菜,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他人。她们还作了分工,一个党小组品尝一种野菜,经试吃后把无毒野菜和有毒野菜做成标本下发到部队。很快,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提高了鉴别能力,预防了误食野菜中毒事件的发生,受到了朱德和徐向前的称赞,说她们做了不小贡献。不少指战员高兴地说:“我们的生命是党员拿生命换来的。”莱玲老人讲到当年“党员优先”的故事时,表情沉重,她的同村好战友、连队副指导员张晓芸体质很差,因带头吃了有毒的野菜中毒而亡。

  鱼香飘在草地上

  过去看过一些回忆录和电影,讲述红军长征时吃草根、吃树皮、吃皮带,却从没有听说红军长征时吃大鱼大肉,莱玲老人向笔者讲述了她在长征路上鱼香飘在草地上的轶闻趣事。

  莱玲说,第三次过草地时,饥饿严重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一天,卫生营经过长途跋涉决定安营扎寨休息,她们发现附近有两处大水塘,塘里的水不深,鱼儿却又肥又多,一群接着一群游来游去,这可乐坏了女战士们。莱玲与战友们拿出缝衣针,烧制成钓鱼钩,捕来蝗虫等做饵料投钩钓鱼。这里的鱼可能长期与世隔绝的缘故,竟然不怕人,游到女战士面前,张着大嘴“吧嗒吧嗒”地“索要”食物,她们将鱼钩投到水里,鱼儿争先恐后地疯抢,各种肥鱼不断被她们钓上岸,莱玲一人就钓上了26条大鱼。一些没有鱼钩的战士挽起裤脚在很浅的水里捕鱼抓蟹。

  回到营地,女战士们将鱼洗净后,有的烤、有的烧、有的煮,顿时草地上飘出了鱼香。大伙席地而坐,品尝着香气扑鼻的鲜鱼,虽然没有佐料,但大家风卷残云般地把鱼吃得精光。后来,她们在草地行军中,只要条件许可,便钓鱼抓蟹,补养身体,战胜饥饿。

  诱人的火锅

  莱玲向我介绍说,红四方面军长征来到阿坝藏族地区时,战士们个个饿得饥肠辘辘,期盼在这里补充一些给养。未想当地藏民因受坏人的欺骗宣传,说红军个个都青面獠牙,无恶不作,都把粮食藏了起来。为了遵守我党的民族政策,战士们只好忍饥受饿,想法子向大自然索取。

  莱玲所在的卫生营在向荒无人烟的地区开进时一连十多天阴雨连绵,雨后草地上长出了许多鲜嫩的蘑菇和地木耳。她们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兴。一声令下,大伙放下了背包和药箱,分头采集蘑菇和地木耳,有的男兵还猎获了野兔和飞禽,多日断炊的卫生营又点起了烟火,处处一片欢乐的笑声。待水烧开之后,将洗净的蘑菇、地木耳、野味、野菜一起投入锅内,烹饪了一锅香喷喷的“多味火锅”。大伙你一碗,我一碗,个个吃得大汗淋漓,一饱口福。莱老抚今追昔,至今念念不忘,她幽默地说:“现今无论吃什么火锅,都没有过草地时的火锅香。”

  难忘“野菜宴”

  莱玲还给我讲述了一个长征中吃“野菜宴”的故事。

  部队到毛儿盖后,携带的青稞麦和炒面都吃完了,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饥饿时时刻刻在考验着每一个战士,由于断粮,她的不少战友相继倒了下去。

  有一天,部队打完仗后决定宿营,女兵去设简易便所时,偶然看到山坡上有不少绿油油的野菜,回到营地后趁日落前各连各排把战士撒向漫山遍野,四处寻找可食的野菜。不大一会儿工夫,姑娘们都满载而归,各种野菜采集了一大堆,然后分类洗净,有马苋菜、茴茴菜、野金针、野蒜、野韭菜等10余种,她们用盆盆罐罐和牙缸分头制作各种野菜,有凉有热,有煮有拌,花样齐全的野菜摆在草地上,在月光照耀下战士们吃得十分开心,她们给这些花样野菜美其名曰“野菜宴”。席间,有人提议以水代酒频频举碗,祝愿红军战胜困难走出困境,早日到达延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www.djnb.cn 作者:丁金栋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