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转战南北的新四军女兵胡雪江


  新四军女兵胡雪江,自上海参加新四军后,战黄桥、反“扫荡”,和丈夫王萱春历经艰险,几度难关;从苏中到鲁南,洪泽湖负伤、微山湖被捕,跨太行过吕梁,西渡黄河到延安;再过平型关出古北口,战斗在白山黑水,又一路南下到江西……

  奋勇战斗在前线

  1918年,胡雪江出生在苏州一个殷实的银行职员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雪江全家逃难至上海的公共租界。第二年9月,她考入业余新闻专修夜校,经地下党同学介绍,在一所“难童教养院”做教育工作。

  1938年11月,胡雪江瞒着父母和70多位青年一起,到达江苏省江都县的吴家桥,参加了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她到新四军的第二天,就被编入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女生队,担任学习组长。由于表现突出,参军不到一年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期间,胡雪江分配到战斗部队中做宣传鼓动工作,照顾伤员,管理民夫,安排他们的工作、食宿,忙得不亦乐乎。

  黄桥决战时,她奋不顾身地在前沿阵地救治负伤战友,她身挂2颗手榴弹,1颗遇险时投向敌人,1颗留给自己。在后方她赶制黄桥烧饼送往前线。

  黄桥决战胜利后,胡雪江在战地服务团担任副队长,战地服务团也随部队番号变化改为新四军第1师第1旅学习队。

  1941年2月,胡雪江调到旅政治部宣教科担任《斗争报》编辑,她充分运用在上海新闻专修夜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既当记者,又当编辑,还要组织印刷和发行,以后又被调到后勤部任指导员。当时日寇“扫荡”频繁,胡雪江带领一个枪炮修械所和一个被服厂,在江苏省东台县东南的三灶地区隐蔽,一方面保存物资,一方面争取时间赶制军衣。

  11月11日,胡雪江和新四军1师1旅1团团长王萱春结婚。婚后第三天,丈夫王萱春就带部队在高明庄与日本鬼子打了一次大仗,打了整整一天,毙伤日军大队长加藤以下80余人,伪军300余人。胡雪江比平时多了一份牵挂,直到部队打胜仗回来,她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那时旅部成立了后方医院,胡雪江又被调到医院担任指导员。

  一路艰辛到延安

  1943年3月,新四军政治部通知王萱春去延安准备参加党的“七大”,胡雪江陪同一起去。由刘培善、钟民带队,走到涟水县西北一个村庄刚住下,就遇到日军下乡“扫荡”,他们被包围了,双方开了火。幸亏他们都是游击战士出身,动作迅速,段焕竞指挥护送部队在村庄西北冲开口子,占领有利地形,用密集火力掩护所有人向西北方向突围。

  胡雪江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们骑着马往低矮处突围,忽然腰部一震,开始觉得有些热,知道日军子弹打中腰部,子弹从右肚子打进去从左后侧穿出来。我咬紧牙关紧紧跟部队边打边撤,冲出包围圈停下后才感到剧烈疼痛,后来连呼吸也疼痛,只得送到医院紧急治疗。”随后,王萱春的警卫员和通信员将她一直抬到盱眙县黄花塘的新四军军部进行治疗。

  2个多月后,等胡雪江养好伤,华中局决定重新组织人员分两批去延安。一部分乘火车走敌占区,王萱春、胡雪江等仍在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穿行。他们把携带的东西全部丢掉,换上便衣,翻山越岭徒步向延安进发。当时主要交通线都被日军封锁了,白天不能走,只能在晚上摸黑行走,每晚最多要走120里。说是走路其实有时是小跑,一点也不能休息,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

  他们走到山东冠县一带时又碰上日军“扫荡”,男同志跟当地部队一起行动, 8个女同志化装成山东家庭妇女模样就住在群众家里。胡雪江在伪军搜查时不幸被捕。当地党组织利用关系给伪军塞了一些钱,才把她救出来。房东在领胡雪江回去的路上说:“你是设法保出来的,幸亏抓你的是伪军,若被日本鬼子抓去就没命了。”

  胡雪江回部队后的第三天,便在河南省安阳县附近冲过了平汉铁路。由于日军进山“扫荡”去了,铁路沿线兵力分散,当地党组织通过伪军中的关系带路,才顺利冲过去。

  再西去就进入山西省沁县的太岳军区,他们在那里休整了1个月,期间不断有各个根据地和敌占区过来准备去延安的干部。晋西北军区派了4个团的兵力前来接应,他们随一个旅的部队、300多人的干部大队,共8000人一起过了同蒲铁路。接着在临县以西渡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

  1944年2月,刚过完春节,他们终于到达了延安。从苏中出发,在路上整整走了11个月,行程5000余里。在涟水县负伤和在冠县被捕,成为胡雪江革命生涯中两次最危险的经历。

  自力更生渡难关

  在延安,王萱春作为新四军参加党的“七大”的正式代表,到中央党校一部学习,胡雪江则在中央党校六部学习。当时延安生活也是很艰苦的,男同志开荒种粮食、种南瓜;女同志把羊毛捻成线,打毛衣、织袜子。胡雪江夜以继日地织毛线产品,4天就能打一件毛衣,手套和毛袜织了不计其数,毛线产品都作为军需品供给前方作战的将士们。

  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胜利闭幕。8月15日日寇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王萱春和胡雪江夫妇返回途中接到中央组织部的电报,命令干部大队直接去接管东北,他们立刻准备冬装,挥师北上。

  冰天雪地斗顽敌

  到古北口时,王萱春发高烧,只得用担架抬着走,胡雪江又要行军还要照顾丈夫,非常辛苦。那里的老百姓苦得很,有的全家只有一条裤子,一床棉被。同志们实在看不下去,将刚换装不久的全新的冬季衣服、裤子送给老百姓。干部大队在河北省的承德,坐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1946年春节前,干部大队到了辽宁省的新立屯(现在的阜新市),遇着新四军第3师的部队,师长黄克诚说:“新四军的干部我全要。”于是王萱春和胡雪江等一批干部留在了3师。部队打下通辽后,黄克诚任命王萱春为特务1团团长,胡雪江转到地方工作,任通辽市城区委员会工作队队长,搞了2个月的群众工作。

  5月,王萱春率部队继续北上到长春以北的扶余县,胡雪江也调到扶余县担任城区区委副书记兼工作队长,主要是发动群众,清算伪满时候的坏分子。正当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上级通知长春即将失守,决定女同志及身体弱的同志马上转移到北满。胡雪江带领工作队星夜兼程,赶赴北满。王萱春带部队从长春,一直北撤到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地区。

  9月,胡雪江调到黑龙江省海伦县任城区区委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由于我军撤退,群众情绪不稳定,胡雪江他们做了大量安抚工作。直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斗胜利后,东北形势才渐渐好转,群众情绪开始高涨,包括海伦在内的东北根据地逐渐形成和巩固。

  1947年10月,胡雪江调回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留守处任教导员,管理1个被服厂、1个休养所和1个家属队。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海伦县。在海伦城区短短的一年对胡雪江的锻炼很大,她和群众特别是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不久,胡雪江被调到7纵军部卫生学校任政治协理员,卫生学校共培训了3期战场护理学员,都直接分配到各前线部队。同时,胡雪江还参与调集粮食、弹药,支援前线。

  1948年底,胡雪江所在的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参加了平津战役,战后随大军南下。次年渡江战役时, 132师由湖北省黄冈县南下并从武穴县渡江,经过一些小规模的作战,直插江西省的瑞昌县,后经九江一路打到南昌市。

  江西省全境解放后,成立了袁州(现在的宜春市)军分区,王萱春首任军分区司令员,胡雪江分配到袁州军分区政治部担任师直机关总支书记。

  1950年,胡雪江在参加江西省军区第一次党代会之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宜春中心支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江西省人民银行副行长。1982年胡雪江恢复工作后任江西省煤炭工业厅顾问,1988年11月24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0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www.djnb.cn 作者:王里青 张湘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