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社区治理项目,专家来“把脉”

  今年9月,以“五社联动·五创治理”为主题的五里桥街道第二届社会治理创新创意项目大赛火热展开,“小区管理好不好?”“社区服务还有哪些提升?”“亲子项目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在大赛中被一一提出,来自社会组织、企业和高校学生纷纷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和热点关注。

  本次大赛聚焦首创、独创、众创、共创、智创五大类别,鼓励参赛者发挥创意,并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项目。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39个,经过初审遴选出22个项目进入评审环节,最终将选择10个项目进入落地“孵化”环节,评审标准既立足社会治理项目如何运用创新理念、思维、方法来解决社区问题,也考虑项目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据介绍,大赛结合前期调研情况,针对五里桥街道社区热点,社区全人群社区需求,提出了“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助力长者数字化能力提升”“物业治理矛盾调处”“社区微更新”“儿童剧社志愿活动”等治理项目。

  其中,社区组织“皮迪客”剧社提出了“星星的梦想”爱心传递项目,该项目把目光聚焦社区自闭症儿童和家庭,希望通过演出剧目的形式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灵,提升家庭和谐。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团队则提出了“社区流浪猫管理方案”,“我们关注到社区很多流浪猫,希望通过志愿者团队帮助的形式,让猫咪找到合适的主人,避免猫咪无序扰民。”大学生对于社区管理的细致观察,针对很多不起眼,但又难解决的社区治理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有没有考虑过社区参与人员的组织和动员问题?”“这个项目参与面是否可以再扩大?”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沪’助五里桥”项目评审过程中,很多评委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据悉,“沪”助五里桥项目关注社区小朋友的沪语普及问题,大学生团队希望通过家长和小朋友的互动教学,让孩子们更多地在沪语语言环境下生活,感受浓浓的“上海话”,而这个方案为今后街道文化活动和社区团队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针对五里桥街道即将全新亮相的“三会源”“三会弄”,上海阳光馨语公益服务中心建议吸引更多社区年轻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搭建更多数字平台,引导社团和社区人群参与,通过活动凝聚人心。”这些方案的提出,给社区“公治”提出了“一剂良方”。

  上世纪90年代末,“三会”制度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诞生,有效提高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当中,成为上海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的重要法宝。行至当下,“三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在五里桥街道这一首创地“开花结果”。与此同时,五里桥街道又创新提出了“五社联动·五创治理”品牌,希望以此优化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收集更多“金点子”,凝聚“智囊团”,以此放大创新创意大赛的品牌效应。

  据介绍,明年所有获奖项目将有望在五里桥街道落地实施,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站将提供项目团队培训、督导、场地等便利支持,跟进项目进度、收集评价反馈。还将依托“五社联动”机制,与公募基金牵手合作,鼓励扶持部分获奖项目上线,面向公众募集资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黄浦 作者:张丹洋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