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业委会取消了专职维修人员,改聘“钟点工”式的维修工,除每月固定来疏通一次下水道,其他时间都由居民自行打电话“呼叫”。不过,不少居民仍习惯凡事下楼找物业,现在物业走了,敲谁的门解决问题呢?
“2014年是最难的,一天至少有3、4起报修,每天来我家敲门的有十几次,电话更是数不清。”回忆起刚开始自主管理小区的日子,韩东萌说,自己的电话号码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报修电话。
成本要控制,但韩东萌明白,楼内保洁和安保还是不能少,不过两者却能承担更多责任。于是,业委会重新调配了保安班次,由原本的昼夜轮班制,改为2人专职日班、2人专职夜班。其中,夜班保安只需夜间看好大门,而日班保安则需承担部分简单的维修工作,以及消防巡逻等职责。
终于,楼内日常运作逐步回归正轨。到了第二年,每天上门敲韩东萌家大门的居民已经减少到两、三人次;今年起,几乎没有居民会来敲门,大家有事都会先找保安或是维修工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找韩东萌和业委会的“百事通”们。
清除杂物前的楼道。 斜土街道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