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谭英(1912-2005),安徽宿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妇女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防疫站党支部书记、合肥工业大学校医院院长等职。
赵霞是谭英的女儿。
小时候多次听父母讲起战争年代母亲的不平凡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积淀,我母亲那种为了民族解放、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也越来越让我震撼、让我感动。
母亲谭英原名叫赵先文,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虽然那是一个封建意识非常强的家族,但我的外祖父却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开明人士。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家里就常常是革命者暗中活动、聚会的场所。白色恐怖时期,时常会有共产党人被杀害,外祖父就会组织家丁半夜将遗体“偷回”悄悄掩埋。他也经常卖粮典地,为地下党筹集经费。
母亲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家里请了私塾先生教兄妹几人读《三字经》《论语》等,然后又送他们到县城中学继续读书。家庭的影响和在学校受到的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使母亲在国家的多事之秋,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追求真理,而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的生活,选择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艰辛的道路。
参加革命后,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经常一天一夜要走一百多里。像母亲这样出身大户人家的小姐,小时候还曾裹过小脚,这样高强度的行军使她脚上打满血泡,但是母亲却从没掉过队,这是多么不容易!
自从和我父亲结婚后,作为一个女同志,母亲生活上、工作上所遭遇的困难和艰辛就更难以言尽了。
1939年末,她随父亲转到地方去开辟宿东根据地,任蒿沟区妇女主任。在敌占区工作非常危险,也非常困难。日本鬼子和汉奸维持会三天两头要来村子里烧杀淫掳,父亲母亲常常一天要转移好几个地方以躲避敌人。母亲曾回忆说,有一次,为躲避敌人的搜捕,他们足足在庄稼地沟里趴了十八天,风餐露宿,饥肠辘辘。
那时正逢雨季,地里到处都是水。他们脚泡烂了,腿也浮肿了。
1943年末,母亲的第一个孩子还不满周岁。由于出了叛徒,要连夜转移。母亲背着孩子骑着马,不料在一座桥上遭遇鬼子的追击,马受了惊,把背上的孩子甩到了河里。虽然他们冲出了重围,但一个小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母亲真是悲痛欲绝。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进攻我解放区。宿东地区些城镇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形势越来越紧张。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上级决定将所有人员分散隐蔽,就地坚持打游击。1947年初,母亲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家里请了私塾先生教兄妹几人读《三字经》《论语》等,然后又送他们到县城中学继续读书。家庭的影响和在学校受到的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使母亲在国家的多事之秋,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追求真理,而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的生活,选择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艰辛的道路。
参加革命后,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经常一天一夜要走一百多里。像母亲这样出身大户人家的小姐,小时候还曾裹过小脚,这样高强度的行军使她脚上打满血泡,但是母亲却从没掉过队,这是多么不容易!
自从和我父亲结婚后,作为一个女同志,母亲生活上、工作上所遭遇的困难和艰辛就更难以言尽了。
1939年末,她随父亲转到地方去开辟宿东根据地,任蒿沟区妇女主任。在敌占区工作非常危险,也非常困难。日本鬼子和汉奸维持会三天两头要来村子里烧杀淫掳,父亲母亲常常一天要转移好几个地方以躲避敌人。母亲曾回忆说,有一次,为躲避敌人的搜捕,他们足足在庄稼地沟里趴了十八天,风餐露宿,饥肠辘辘。
那时正逢雨季,地里到处都是水。他们脚泡烂了,腿也浮肿了。
1943年末,母亲的第一个孩子还不满周岁。由于出了叛徒,要连夜转移。母亲背着孩子骑着马,不料在一座桥上遭遇鬼子的追击,马受了惊,把背上的孩子甩到了河里。虽然他们冲出了重围,但一个小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母亲真是悲痛欲绝。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进攻我解放区。宿东地区些城镇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形势越来越紧张。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上级决定将所有人员分散隐蔽,就地坚持打游击。亲的第二个孩子刚满两岁,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由于环境十分紧张,父亲带领部队西撤河南。母亲在老乡的掩护下,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交老乡收养,自己则扮成逃荒的,一路跟着难民走,暗中寻找部队。到了苏北没有找到部队,又一路北上找到山东。眼看就要临产,母亲找到父亲的老家金乡,可是老家的人都“跑反”(躲避战乱)走了。母亲不得已,就在那里生下了孩子。寒冬腊月,没吃没喝,孩子落地想找把棉花裹身都找不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撕扯着母亲的心。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因饥寒而死。
无奈之下,母亲把死去的孩子掩埋,拖着虚弱的身子再继续去找部队。一路上,一些“跑反”的乡亲看到虚弱的母亲,就用独轮车推着她走。她也借机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混在逃荒的老百姓中边走边打听部队的下落。来到河南平岗以后,总算打听到父亲在此地任县委书记。母亲让放哨的士兵去通报:“一个姓谭的老乡要见他。”很快,一个警卫员牵了一匹马来,还拿了一些干粮及铜板分给一起逃荒的乡亲。这时,乡亲们才如梦初醒:“乖乖,原来是个干八路的!”
见到父亲后,母亲百感交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而失声痛哭。想想看:一个孩子送给当地老乡了,生死未卜。刚出生的孩子又连冻带饿夭折了。对一个母亲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心的?真是声声泪、滴滴血。父亲听着母亲的陈诉,不住地安抚她,感慨地说:“谭英,你受苦了!这一切都是为了革命。我们的牺牲都是值得的。打倒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就会有幸福日子过。”
解放后,母亲千辛万苦、费尽周折,终于把失散多年的孩子从浙江金华找了回来,他就是我现在的大哥。
每当讲起这些往事,我都能感受到母亲内心深处的伤痛。但让我感受更深的是:她的信念、她的理想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