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甲村战斗回忆
罗维道(1916-2012),江西泰和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曾任防空军第一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福建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时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
罗愤是罗维道的女儿。
1939年11月初,驻扎在江苏金坛的日军第15师团步兵第51联队及伪军5000余人,兵分八路,向驻守在江苏茅山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分进合击,战斗态势十分严峻。当时我是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团部和三营驻扎在江苏丹阳延陵镇东北2千米处的徐村,二驻扎在团部附近的沈家庄,离贺甲村七八里左右。11月8日,驻金坛的日军又出动了200余人,向丹阳南部的延陵九里镇一带“扫荡”。日军出动的规律是原路出原路回,一般不会改变路线,而这次他们的路线正好与一支队新六团(由地方部队刚改编组建的)驻地擦肩而过。但日军回来时,突然发现离路边不远的村子里有几个年轻姑娘,便拐到村子里来找“花姑娘”,这样就和新六团第一、第三营相遇了。经过约2个小时的激战,我新六团退下来了。
这天我正在二营帮助搞整训,下午3点左右,西北方向枪声骤响,大批老百姓扶老携幼的逃入了二营的驻地。鬼子紧追着老百姓也到了我们门口。这时已来不及向团部报告了,敌情就是命令!
我被逼得带着二营向鬼子开了火。这时我命令温逢山营长先带五、六2个连打出去,争取在村外的开阔地里歼灭运动中的敌人。
鬼子见我火力猛烈,天又快黑了,就边顽固抵抗,边向贺甲村方向撤退并施放了毒气。随四连在向贺甲村追击的战斗中,我亲眼看到还有80多个鬼子,而被我们打死的也有五六十具尸体。
天黑后,团长王必成同志带着我团三营从徐村赶到贺甲村,他把我叫到村子南面300米处的一个土堆旁了解战斗进展情况,并指示说:“二营伤亡大,三营也投入战斗,2个营都交给你指挥,务必把这股鬼子全部消灭光。我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你进村实战指挥。”三营很快加入了战斗。三营长刘玉林同志进入战斗不久就光荣牺牲了。这时鬼子大概还有40至50人,而我们有2个营,集中优势兵力打个歼灭战是有把握的。激战到天黑后,敌军退守到村内固守待援。我部连续向敌人发起多次猛攻,我踩着鬼子的尸体进村看了几次,发现贺甲村里有很多砖瓦房,还有几个庙和祠堂,建筑都挺坚固的,村子东面是一口较大的池塘,西、北面是开阔地,易守难攻。但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地形地物打巷战、白刃战。我们整整打了一夜,鬼子也基本被消灭了,最后还剩下2个鬼子躲到一个茅厕里。外面是一个晒谷场,很开阔,我军无法靠近,几次攻击都没成功,还牺牲了几个同志。当时我们没有日语翻译,无法向鬼子喊话。鬼子很狡猾,为了活命也不怕脏和臭了,跳到茅坑里,低头弯腰,顽强抵抗,子弹和手榴弹都打不着他们,这样一直僵持到了9日拂晓。估计金坛、丹阳、句容、溧阳等地的鬼子白天一定会回来报复和解救残部,我就命令部队迅速撤离了贺甲村,2个躲到茅坑里的鬼子捡了条狗命。
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中队长武村大尉1人、小队长3人、士兵164人,俘虏3人,缴获三八式步枪几十支、歪把机枪4挺、掷弹筒3个和其他战利品。我军伤亡100多名指战员,其中有营长刘玉林,还有20多名原准备提干的和我一起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这次战斗是抗战以来由我单独指挥打的第一场比较大的战斗,虽然我军伤亡很大,但消灭的鬼子也多,在当时“恐日病”盛行的状况下,极大地鼓舞了抗日的勇气,是我团在延陵战役中的几个胜仗之一。整个战役当时被称为“延陵大捷”,受到新四军领导的通令嘉奖。从此二团“老虎团”的美名也就在大江南北传开了。
(罗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