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就没有我,没有我哪有你们?”
赵醒华(1918-1946),安徽临泉人。1938年入伍,1939年入党。曾任淮北财政处政治指导员,淮北印钞厂主任、厂长,华中银行睢宁支行行长等职。
岳耀华(1925-),曾用名岳华,江苏泗洪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曾任新四军四师淮北银号(淮北印钞厂)党支部委员。
冯玉声是岳耀华的外孙女。
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时候,新四军华中银行北撤山东,当时建立在淮北的新四军淮北银行当然也要北撤,但是也需要留一部分人在当地坚持斗争打游击。党支部组织委员岳耀华提出:“我是当地人,情况熟,适合留下。”可是时任淮北银行行长的赵醒华却坚持其他人北撤,他自己留下。
国民党军占领淮北解放区后,实行白色恐怖,对被俘的新四军人员血腥屠杀。他们采用历史上最恶毒的“十户联保”办法,只要发现有一户老百姓暗藏了我方人员,其余九户就要受到株连。短短一段时间,洪泽湖就有数千人被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同时,也企图切断共产党同老百姓的联系,这给我方人员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选择留下坚守的赵醒华毫无疑问,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在一次筹粮时,他和随行的两位同志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得各自为战,孤军奋斗,与敌人周旋。为了尽量减小目标,赵醒华让另两位同志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利用社会关系暂时隐蔽。他自己则隐藏到河稍店西边荒无人烟的野湖中。
那年年底,天气特别寒冷。北风凛冽彻骨,加上连绵的冬雪,野湖一片死寂荒凉。赵醒华孤身一人在泊泽、水塘、洼地里隐蔽,靠吃野草和乡亲们夜里送来的干粮充饥,有时遇到“还乡团”监视严密,乡亲们无法脱身前来接济,就只好受冻挨饿。一次,他一连几天没吃到东西,又冷又饿,全身被雪水淋得透湿,这样下去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只得趁着黑夜,摸到附近后桂村同情新四军的桂鲁大爷的家。
桂大爷把赵醒华拉进屋内点灯一看,简直认不出这位银行行长了。只见他满身是水,人瘦得不成样子,只有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稀能辨出往日的模样。桂大爷连忙把老伴叫起,点火煮了点地瓜汤给他充饥。不料炊火惊动了敌人的一个狗腿子,密报给了当地的“还乡团”。坏蛋把村民赶出来,逼迫乡亲交出藏匿的新四军。
赵醒华生怕连累大家,受到株连,就挺身而出,说:“我就是共产党!和乡亲们无关。”敌人获悉抓到了一个新四军银行行长,真是喜出望外。他们先是用软的一套,许以高官厚禄,可没想到这位共产党员年纪轻轻却一身正气,毫无所动。敌人见此计不成,改用硬的,用尽各种酷刑来折磨他,可赵醒华同志视死如归,面对凶狠的敌人,痛斥他们的罪行,义正词严地宣传我党我军救国救民的正义主张。
敌人恼羞成怒,不仅下毒手杀害了赵醒华,还残忍地把他的头颅割下,挂在城门口示众,并把尸体喂野狗。年仅28岁的赵醒华,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片骨无存。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位本要留下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就是我的外公,而赵醒华烈士的事让他几十年都难以释怀。每当听到我们这些后辈们对待遇、地位、特权、名声发起牢骚的时候,他都会打破沉默,然后又一次告诉我们:“当初要不是他坚持留下,那死的可能就是我了。我是别人拿命换来的。没有他就没有我,没有我又哪有你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在艰苦的抉择中选择信仰正义的道路。当年选择革命之路的时候,谁想过待遇?谁又想过地位?”
听了这番话,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