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翠竹
杨瑞年(1916-1942),江苏镇江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新四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牺牲。时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女队副队长。
杨青年(1920-1946),江苏镇江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牺牲。时任阜宁根据地五区区委书记。
家住镇江的杨效颜,是一位正直、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有6个子女,其中长女杨瑞年、次女杨青年、次子杨华年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杨家姐弟自幼就受到父亲杨效颜的学识和人品的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1935年,杨瑞年从苏州女师毕业后回镇江任教,不久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在姐姐杨瑞年的直接影响下,妹妹杨青年也开始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7年初夏,两人被捕,在父亲杨效颜及中共地下组织的营救下,杨瑞年姐妹和一同被捕的学生终于获救出狱。
1937年秋冬,杨瑞年悄悄离家奔赴延安,加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学兵大队。军训结束后,杨瑞年加入新四军并奉调南下,被分配到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任女队副队长,1938年4月1日随军部到皖南泾县,后由邹兆华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冬,正在读高三的杨青年瞒着家人,加入了镇江青年学生抗日宣传队,奔赴延安途中,遇到第五战区的川军邓锡侯部第二十二集团军,该部收编了杨青年所在的抗日宣传队,并成立了军部战地服务团。杨青年和全体队员先后参加滕县保卫战和徐州会战,数次死里逃生。杨青年和几个战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了延安,被编入抗大四期女生队。1938年7月,杨青年参加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率领下,转战太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不久,杨青年跟随教导队,到阜宁县建立根据地,年仅21岁的她担任五区区委书记。
在皖南事变中,杨瑞年、杨华年姐弟不幸被俘,随后被禁到上饶集中营。杨瑞年在狱中极度艰难险恶的环境下,仍然关心难友。新四军机要员施奇被十几个国民党匪徒轮奸致重伤,不能行动。杨瑞年主动关心她、照顾她,并通过施奇与男生队取得联系。一次,在施奇那里得知男生队难友陈茂辉要越狱,可是没有鞋穿,杨瑞年便把自己的衣服撕掉,连夜赶做了一双布鞋,由施奇转交给了陈茂辉。他穿了这双布鞋,成冲破重围,重新回到党的怀抱。陈茂辉后来成为开国少将,曾任江苏省军区政委。
1941年7月,集中营成立“更新剧团”,指名要杨瑞年当主角。杨瑞年在得到狱中秘密党支部“以利用外出演出机会组织越狱”的指示后,联络其他女演员,利用外出演出之机,先后掩护新四军著名画家赖少其、邵宇以及陈文全、叶育青、陈安羽等13位同志成功越狱。
1942年初夏,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上饶集中营向福建转移。当杨华年所在的第六队行进到福建省崇安县赤石镇时。秘密党支部制定了暴动预案。当日下午4时许,当第一批“囚犯”在少数特务和宪兵押解下过了河,渡船返回到河中心时,这时已经过河的“囚犯”立即行动,向武夷山奔去。特务、宪兵一起举枪射击,但暴动成功了,许多同志跑进了深山,找到了游击队。杨华年由于体力不支,爬进一个山沟,被搜山的宪兵发现,最后壮烈牺牲。
赤石暴动后,特务们决定将77名“囚徒”分三批枪杀,杨瑞年等7名女战士是第二批就义的。她们押到刑场时,个个痛骂特务,并齐声高唱《国际歌》。杨瑞年中弹了依然挺立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刽子手们惊恐万状,用机枪来回扫射,杨瑞年多次被子弹击倒,仍喊着口号再站起来,直到被第七颗子弹击中,年仅26岁的女英雄才像山一样轰然倒下。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武夷山的岩石,这里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赤石”了!
杨瑞年、杨华年姐弟牺牲时,杨青年在新四军三师盐阜根据地领导地方武装。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对苏中新四军发动进攻,新四军与地方武装向山东、东北大连转移。杨青年因在行军中劳累过度,不幸因公殉职。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当杨效颜得知杨瑞年姐弟三人早已牺牲后,为怀念三位烈士儿女,曾含泪作了一首《题画竹》:“我有三竿竹,直上青云霄,生来不屈曲,那怕暴风摇。”杨门三烈士永远是那宁折不屈的翠竹,用短暂年华谱写了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