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篮鸡蛋
崔庆民(1926-2021),江苏邳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中建设大学教育干事、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平街道党委书记等职。
1948年初,我被派到农村工作组,在新解放的乡里当办事员。我联系的一个村子有30多户人家。当时正值春荒,全村面临断粮的人家竟有20多户。典型的如老孙家,全家五口人中,主人老孙因交不出租粮被打断腿躺在炕上不能动。三个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仅5岁,只有妻子还能干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我掀开他家的锅盖,锅里空空如也,啥都没有,连灶底灰都是凉的。一问才知道,他家已经几天没吃了。望着这一家老小呆滞、求救的眼神,勾起了我许多联想。这种饥饿无助的困境,不也是我家过去所经历过的吗?我含着眼泪对孙大哥说:“我们想想办法……”回到乡里,我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桩桩一件件如实向领导汇报。原来这个乡的其他村子也有类似情况。根据上级“不许饿死一个人”的指示精神,经研究决定,我们迅速采取救助措施,实行开仓济贫,把旧政权屯在粮库的小麦统统发给老乡。
第二天一早,我们全体出动,打开粮库,对各村村民按人口发给粮食。对因病、饿无法自己前来领粮的人家,由亲朋代领;没有亲朋代领的人家,由乡里工作人员送粮上门。这一举动引起全乡老百姓一片欢腾。大家交口称赞说,共产党来了,既扳倒了活阎王,又发放了救济粮,穷人有盼头了!
几个月后,老孙的妻子带着大儿子孙柱子,提着一大篮积攒的鸡蛋来看我,说是知道我病了,特意送鸡蛋给我补补身子。柱子娘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的救济粮,我们一家哪有活路?家里拿不出别的什么东西,这30个鸡蛋无论如何你得收下,不收下就是看不起俺。”柱子也在边上说:“来时咱爹交代了,你若不收俺娘俩就不走。”面对这刚渡过生死难关、还没来得及喘口舒气的乡亲,我怎么忍心收他们的鸡蛋呢?我再三向他们解释:“共产党的干部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么多鸡蛋,不是一针一线、十针十线,就是百针百线也买不到啊。我若收下就是违犯纪律,要犯错误的。”柱子娘说:“啥错误?你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这是俺全家商量了好多天,自愿送给你的,这会犯什么纪什么律?共产党也有亲有朋,也有友好往来呀。”我说:“大嫂真会说话,我第一次到你家时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柱子娘笑着说:“那时饿也快要饿死了,哪有力气说话。”我见这事僵持不下,实在没办法,只得收下。他娘俩看我同意收下,露出胜利而又甜蜜的笑意。
我说:“收下归收下,但我还有个条件。”“啥条件?”她问。“我收下你的鸡蛋,你得收下我的钱。”“吆!兄弟,你这就见外了,我又不是卖鸡蛋的,我要卖蛋到集上哪里不好卖,何必跑到你这里来?”“你不收下钱,我怎么也不会收下你的鸡蛋。”就这样相持了好长时间。最后柱子娘向柱子挤挤眼睛,柱子总算把钱装到了兜里。我们又聊了好一会儿。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娘俩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晚上我睡觉时,突然发现枕头下面多了一叠钱。原来是柱子悄悄塞上的鸡蛋钱。这怎么好?第二天一早,我急忙把钱又送到孙家。我对孙大哥说:“你们的情我领了,鸡蛋我收下,钱也请你收下。你要是感谢共产党,就请你们今后积极支持乡里的工作。”打那以后,孙柱子等一批青年成了乡里工作的积极分子。每当我们到区里开会,天黑还没有回来时,这些青年会手持棍棒出村迎接我们,怕我们遭坏人袭击,直到把我们送回驻地他们才放心回家休息。
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人民群众浩瀚之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共产党人时刻牢记群众纪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胜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