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铁军> 人物

几度生死

        张加斌(1923-2008),安徽滁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二师路西分区班长、警卫员,华野某部指导员。1962年在东海舰队舟山基地被授予中校军衔。

        张廉是张加斌的儿子。

 

        1940年1月,只有十七岁的父亲加入了抗日队伍,在新四军二师路西军分区滁县独立团当战士。两年后,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他已经是班长了。一天,部队转移到东刘村。当时胡集村以北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以南是国民党顽军统治区,东刘村正好在胡集村以南一公里处,是新四军和国民党顽军经常打拉锯战的地方。村西面有刘大山、英塘山、狼洼山,这些山上都盖有国民党顽军的炮楼。他们发现了我们这支队伍,立即围堵包抄了过来。当时大队长张政等大部分人已经到了东刘村后面的山头上,父亲和他的战友顾起义在场地的稻草堆上准备阻击敌人。

        谁知另一股敌人悄悄从右侧的河湾底下摸了上来。一阵机枪扫射过来,父亲当场就被打中,从草堆上滚了下来,昏死过去。顾起义腿部受伤,坚持着撤到山上。小队长袁起恒见到顾起义后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张加斌在哪?”他说张加斌可能牺牲了。队长说:“就是牺牲了也要把尸体找回来。”于是袁起恒同志在部队的掩护下,冲下山去,找到父亲,拎起父亲的双脚往背上一背,跑回了山上。把人放下一看还有气,马上转移,经救护人员临时包扎后,再用担架抬到了新四军后方医院。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极差,父亲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一颗子弹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腰背上。

        由于父亲机灵勇敢,1943年,被全椒独立团政委兼县委书记黄生同志看中,做了他的警卫员。有一次,黄生同志带着四五十个地方干部在全椒石沛桥镇附近视察工作,一夜没睡。第二天晚上到了一个小村子,因为疲倦,大家都睡着了,也忘了布岗哨。父亲当时还不到二十岁,年轻好动,想你们睡觉我拿盆子去河沟里搞些小鱼给大家改善伙食吧。

        刚走到半路,头一抬看到前面山上许多黑影,定睛一看是日本鬼子正从山上往下跑,准备包围村子。于是他抽出枪朝鬼子打了两枪,以警示村里人,然后掉头就跑回村子。睡觉的人被枪声惊醒了,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说鬼子来了,大门不能走,只能走后门,大家翻墙出去。黄生同志穿着棉大衣,人又胖,怎么也翻不过去。父亲一手拿着枪,另一只手托着他,好不容易才翻过去。大部分人从东面跑着上山,父亲拉着首长朝相反的方向跑,跑到山脚下正好有一条壕沟,他们跳进沟里,顺着沟沿的掩护跑上了山,摆脱了敌人的追赶。

        1946年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9团,父亲任政治指导员。在著名的济南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负责从普利门攻城。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一颗子弹将父亲头上的军帽打飞了,通讯员也负了伤。当父亲转身去救通讯员时,空中敌人的机一梭子弹打下来,全部都打在通讯员身上,通讯员牺牲了,父亲却躲过了一难。攻进济南城,进行巷战的时候,又有一颗炮弹从他身后飞来,正好落在他面前。侥幸的是炮弹没有爆炸,父亲又躲过了一难。

        父亲常说,当年看到身边的同志一个个牺牲,心里就非常难受。要知道,他们都才二十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华啊!父亲自加入革命队伍以来就一直战斗在最前线,面对面地与敌人拼杀。几度生死、历经磨难,都丝毫动摇不了他对党的忠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作者:

张廉

责任编辑:幽幽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