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水上印刷厂的老战士吴以常

2024-05-07

1941年5月,父亲参加“江南参观团”到达新四军军部,1941年12月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教导队学员,1942年任江都警卫团四连副指导员等职务。1949年3月,父亲随大军南下接管了上海《申报》,任解放日报社印刷厂第一任厂长,并带来了毛主席亲自题写的“解放日报”报头锌版,印刷了上海第一张《解放日报》。

红管家*先行官*后勤专家——怀念父亲张元寿

2024-05-06

我的父亲张元寿,1913年5月出生在福建永定县培丰镇田地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在后勤工作上的杰出表现,被刘伯承司令员点名由总供给部调至先遣司令部任后勤处长,负责筹集军需物资。

忆柯庆施同志二三事

2024-04-30

今年你刊第四期发表了李家齐同志撰写的《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记柯老》,作为当时上海市委办公厅一室农村组的成员,我觉得很亲切,很实在。总之,在我的印象中,柯老十分重视调查,重视对下情、尤其对群众生活情况和党群干群关系情况的了解。

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徐佳标

2024-04-29

新四军是一个群星璀璨的集体,既有一批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将领,又有更多的战斗在基层的英雄模范。徐佳标牺牲之后7年,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又作出了舍身堵枪眼的壮举。

我珍藏着那枚证章……

2024-04-28

我有一枚保存了60余年的抗美援朝时期的文工团证章。文工团是个业余性质的群众文艺团体,只要在吹拉弹唱上有一技之长者,都可报名,然后根据其特长进行分工。证章为铜质,直径3厘米,证章上的文字为:月浦区抗美援朝支会,月浦镇文工团。这枚文工团证章是历史的见证,显得特别珍贵。

马林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

2024-04-26

这个国共党内合作策略的倡导者和积极贯彻的主要推手,就是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任正式代表马林。1923年1月1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决定建立由维经斯基、马林等组成的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并任命维经斯基、马林为出席中共三大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未履任)。

黄克诚率部攻打淮安

2024-04-25

9月22日上午,黄克诚师长下令,向淮安守敌发起了总攻。一路通过地下坑道进至城西南,用炸药炸开城墙;另一路则在城东南部,由突击队员攀云梯,突入城内。战斗一结束,王维赶紧爬出城墙,边奔跑边打“腹稿”,一路跑到电台,立即向译电员口授苏北名城淮安解放的消息,发往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并延安总社。

江潮滚滚——记抗战时期苏中三地委《江潮报》

2024-04-23

他作为抗战时期中共苏中三地委机关报《江潮报》总编辑,在文中记叙了在苏中敌后根据地坚持办党报的艰难历程。《江潮报》是在当时地委书记韦一平同志和地委宣传部长柯里同志领导下,由副部长徐进同志和原在泰兴县担任区长的周静愚同志筹办的。

难忘周总理的接见

2024-04-22

人民的好总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7年了,我们永远怀念他。那是1970年11月18日晚8时许,我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万经常同志的电话,让我当晚10时到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厅,说有首长要向我了解情况。

四访抗日英雄朱亚民

2024-04-19

日前,得悉抗战时期新四军浦东支队(淞沪支队)的支队长朱亚民逝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2009年8月13日下午,笔者与新区党史办主任柴志光以及文史学会编辑部副主任陈佩芳、龙鸿彬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朱老。

老红军爸爸的几件感人小事

2024-04-18

今年3月是爸爸徐达(原名徐明君)诞辰97周年和去世40周年的日子。正因为爸爸心系群众,处处以身作则,所以在单位里威望很高,广受拥戴。不仅如此,妈妈在铁路局机关上班,和爸爸是同路的,但妈妈一次也没有搭过顺风车,每天都是挤公交车上下班。

三代秘书记春秋

2024-04-17

陈潭秋、董老、姥爷那一代共产党人做到了,他们历经坎坷,不惧威逼利诱,无怨无悔跟党走,他们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荣称号。我陆续写出的我所17个科研项目的中英文简介,引起国际关注……  吴文所长作风正派,正直清廉,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

终生难忘的一幕——记母亲邱一涵与童紫阿姨的战友情

2024-04-16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老战士,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军部分会常务会长童树民(童紫),是我母亲邱一涵的亲密战友。”  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童紫阿姨到达盐城军部,被安排在华中局办的党校学习,又遇到在党校任组织科长的邱一涵,阿姨说这真是缘份。

“小俘虏”的心里话

2024-04-15

在部队时,我的大名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外号“小俘虏”却个个知晓。我先看看我的哥哥,又转过来看看大家,想了好一会,最后下决心说:“我要参加文工队。”  最后,张主任动情地说:“小程,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们指战员看到文工队每个队员在前线的表现,都非常感动。

张云逸将军心疼放猪娃

2024-04-12

皖南事变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代理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张副军长拿条凳子坐下,又让小孙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转头对爱人韩碧说:“老韩,快把远志(张云逸之子)的棉裤拿来。”  张副军长送棉裤、毛巾的事在黄花塘传开了,一直传到现在。

柯老让我在宝山出了名

2024-04-11

后来,柯老来到罗泾公社党委办公室,一进门就问值班的同志:我要找你们公社党委书记。柯老当天回到了市里,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拨通了宝山县委书记刘龙江的电话,要宝山全县各公社的党委书记向罗泾的朱俊祺同志学习。

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记柯老

2024-04-10

我刚调到市委时,市委正在根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精神,筹备召开中共上海市第一届代表大会。为落实“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方针,柯老认为上海原有的郊区地域太小,不适应上海的发展。

豫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建者—— 朱理治

2024-04-09

朱理治在中原地区战斗、工作近三年,历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原局委员、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兼中共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

回忆老首长陶勇将军

2024-04-08

我是一个85岁的老兵,解放战争时期,我是23军68师203团的一名连指导员,跟着陶司令转战大江南北、决战淮海前线。陶司令在调查“跃进号”沉没事件过程中身先士卒、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令人至今难忘。

怀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袁也烈

2024-04-07

1924年夏,袁也烈怀着“救民于水深火热”的赤子之心,投笔从戎,到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广东,考入桂军军官学校,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在桂军军官学校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袁也烈结识了黄埔军校的蒋先云、李之龙、周逸群等人,进一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 20 下一页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