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战斗在大江南北 三天后,洪林将施瑛送到了胡明(皖南特委副书记)所在的部队。从此,施瑛开始了新的战斗征程,先后任新四军第7师兵工厂修建所党支部书记、军区妇女队指导员、无为县妇女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和指导员,直至抗战胜利。
唐培吉教授是一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德高望重的学界楷模,也是一位治学严谨、史苑拓耕、学识渊博的领军人物。再如新四军东进,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抗战的全局出发,为新四军作出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小红妈”的茅屋虽然简陋,却接待过谭震林、陈丕显、曾山、吴仲超、江渭清等多位新四军领导同志。富家小姐,绽放一生精彩 句容市烈士陵园内,郭纲琳烈士的半身铜像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恰似她精彩的一生。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生于1902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公车不私用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先赴湖南任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等职。最后一天,亲戚们想去长城,挤公共汽车不方便,但黄克诚坚持不肯“开戒”,而是让他们坐火车去,车费由他出。
在此期间,县委多次邀请薛老回靖,请他回忆靖江战争年代革命斗争的历史,指导我们制订征编方案。烈士后代的贴心人 1996年,《靖江英烈》的征编工作进人实质性阶段,由我负责牵头征编靖江知名烈士浦骊珠的传记。
今年6月11日,是我亲爱的母亲张茜诞辰100周年,虽然她离开人世已47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独立勤奋的知识女性 在大连,华东后方留守处为家属开办俄语学习班,母亲积极参加。
黄克诚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作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领导干部,黄克诚心系大局,时刻关心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整体利益。
常州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革命历史档案:1938年10月,陆军新编第四军第1支队司令部、政治部颁布的关于减轻租息办法的布告。十分贫苦无法还债者,得由债务人邀请乡保长会同农民抗敌协会,向债权人商量延期归还本利。
1935年春,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挺进师),由赣东北突破国民党军道道封锁线,到达闽浙边境地区。粟裕和刘英将挺进师分成“突击队”与“牵制队”,将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我曾想采访传奇老人沈忠林,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防化兵,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保卫天津的战斗中,沈忠林所在的防化连被评为防汛模范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沈忠林被评为“特级防汛模范”,荣立二等功。
在上海青浦福寿园新四军广场,长眠着许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新四军老战士,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董坤明就是其中的一位。投身革命 南征北战 1939年10月,董坤明与陆朝挺同学一起,在浦清老师带领下,在江苏常熟东塘参加了新四军,3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诞辰100周年。对旧社会有刻骨镂心的阶级仇 杨根思本名羊庚玺,1922年深秋出生在泰兴县西北乡羊货郎店一个佃农家庭。对日本侵略者有切齿难消的民族恨 当杨根思和羊龙玺回到羊货郎店时,正是日寇铁蹄肆虐泰兴大地的苦难年头。
在我的家乡江阴县祝塘镇,都习惯把在新四军里脱产工作的女同志称作“新四军女兵”。上世纪80年代,笔者在北京、上海、南京采访当年活跃在祝塘的女兵,虽然都已鬓发花白,但依然笑得爽朗。
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对敌斗争史上,江苏丹阳涌现了许多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在这期间,袁美清悉心照料过身负重度烧伤的丹一区区长何畏;巧妙掩护过中共镇句县委书记康迪脱险;
1937年春,子冈作为 《妇女生活》 记者,徐盈作为 《大公报》 记者,一起自上海出发,取道浙江进入江西原苏区根据地采访。(三) 当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旋即北平也获得和平解放后,徐盈奉党的指示接管津版 《大公报》 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周厚刚,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南港头村,1945年参加八路军。三 18日拂晓,敌人以4个连的兵力,借着浓雾遮挡,从5个方向偷偷摸到距5连前沿阵地40来米处,随即在炮火掩护下,发起了突然进攻。
宋琼生于1927年12月,1942年入党,先后任淮北 《大众报》 编辑、 《拂晓报》 记者、华中军区第九纵队新华支社记者、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21军前身)新华支社编辑、第21军新华支社编辑主任、华东军区 《人民前线》 编辑,是地地道道经过战火考验的新闻工作者。
在儿时的记忆中,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刘先胜,个子不高、慈眉善目,尤其是他特别喜欢小孩。在皖南时期,我父亲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教导总队政委,我母亲邱一涵任教导总队宣传科长,老爸爸刘先胜任组织科长。
我爹罗敬良,是江南新四军抗日老战士、新四军一师浙东纵队老兵,第三野战军第一纵队老兵,志愿军20军老兵。1947年7月,三野一纵、四纵等几个主力纵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离开山东根据地,到没有后勤保障的鲁西南外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兼 《红色中华》 报社社长的瞿秋白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留守苏区,继续编辑出版发行 《红色中华》 报,时任报社秘书长的是一位江苏如皋人,名叫徐名正。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2025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