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尘封不灭的星火——讲述如皋江安新四军老战士周俊的革命故事

2024-12-13

在江苏南通的版图上,如皋江安是一块红土地,人称“小延安”。今年清明节期间,其嫡孙周国建在整理老宅旧物时,意外地发现了周俊的一些遗物,从而揭开了祖父的一段革命历史。祖父虽然已经魂归红土,但他的精神却像一粒星火,始终激励着后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张爱萍将军与《扬州日报》

2024-12-12

”  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蹲点在扬州地区邗江县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向农民宣传毛泽东思想。

“一门忠烈”——宁波“沙氏五杰”的红色人生

2024-12-11

沙孟海:利用特殊身份助力中共革命  沙孟海(1900~1992)是沙氏兄弟老大,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沙文汉的妻子陈修良也是中共党员,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与沙文汉结为夫妻,1946年4月被秘密派到南京,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陈毅与上海解放初期社会治安治理

2024-12-10

打击不法分子 稳定社会治安秩序  上海解放初期,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是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的头等大事,也是陈毅格外关注的问题。创办公安刊物 加强警察队伍建设  陈毅非常重视上海市公安局《人民警察》杂志的创刊工作,并亲自题写刊名,对办刊方向提出要求。

上海滩杰出的电影评论家——王尘无

2024-12-09

当你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江海博物馆英烈陈列室,就可看到王尘无烈士消瘦的遗像,旁边还有烈士小时候玩过的两个破旧残缺的蛐蛐罐,你很难想像王尘无烈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上中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与此同时,王尘无热情赞扬苏联电影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成就,称它是中国观众的“滋补品”。

杨章耀,革命的不老松

2024-12-06

今年已届米寿之年的军休干部杨章耀,现为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顾问。不久,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黄坤明,为此专程到“湖滨晴雨”工作室调研,听取杨章耀等民情观察员的意见和建议。

李昌言:歼灭“北极熊团”的英雄连长

2024-12-06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两件珍贵的抗美援朝战争文物:一件是“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荣誉旗,另一件是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团旗。长津湖战役中率领连队捣毁“北极熊团”团部的,正是“新兴里战斗模范连”——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李昌言。

廖乾祥:抛家舍生死 矢志为国酬

2024-12-05

廖乾祥(1908-1999),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太阳区溪口乡大岭下村,客家人。奉命回到家乡上杭的廖乾祥,担任了谭震林的警卫员和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联系群众、购买粮食物品。皖南事变后,廖乾祥跟随林维先率领的挺进团在沿江一带积极接应新四军突围人员,妥善安置伤病员。

上海战役的难与奇

2024-12-04

1949年4月24日渡江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排山倒海之势,十天之内相继解放南京、杭州、苏州,然后对上海形成了陆上包围态势。解放上海的战役是由陈毅、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集中两个兵团十个军和特种兵纵队共40万人,对蒋介石、汤恩伯指挥的国民党陆海空军20多万人发起的大城市攻坚战。

怀念足智多谋的王殊同志

2024-12-03

在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的日子里,我思念被称为“提出中德建交第一人”的王殊同志。“四人帮”粉碎后,经华国锋同意,耿飚派刚刚任外交部副部长不足一个月的王殊领队去接管本由姚文元把持的《红旗》杂志。

一生奉献于革命事业——纪念父亲尹之本、母亲黄华

2024-12-02

1941年10月,父亲年仅18岁就参加如西县游击队,3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排长、连长、指导员及苏中四分区武工队长等职。1949年1月,黄桥解放,父亲任黄桥区政府秘书、区长等职,又积极带领黄桥人民投入到渡江战役支前工作中。

襟怀坦荡 光明磊落——从曹甸战役看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2024-11-26

曹甸战役,是1941年11月中旬成立的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组织的第一个战役。曹甸战役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参与战役的老一辈革命家其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范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新四军捉放韩德勤

2024-11-25

已经越过津浦铁路的王仲廉部,得知韩德勤部被歼,东西合击新四军的阴谋已被粉碎,害怕孤军深入也会被歼,于3月28日逃回津浦铁路以西地区。顽固反共的韩德勤,经过山子头战役,终于被打怕了,打服了,表示不再闹摩擦,要团结抗日了。

炮和炮弹的故事——父亲程重远忆抗战征程

2024-11-22

我的父亲程重远(1917~1991),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人,1936年夏季考入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学,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在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兵工一厂同志们的辛勤奋斗结了果,一门崭新的九二式步兵炮出厂了。

回忆张志善司令员

2024-11-2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忆新四军老战士、原中国核试验基地张志善司令员。”1958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核试验靶场,任命张藴钰为靶场主任,并决定以河南商丘步兵学校机关为基础组建靶场机关,由该校政委常勇为靶场政委,副校长张志善为靶场副主任。

将立德树人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4-11-20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传承》创新团队创作完成了10集《新四军英烈的故事》,已于2021年8月20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视频点播平台播出。

我的俄语老师

2024-11-19

1963年秋,我考入县城最好的中学,分在学俄语的班里。初学外语,我感到新鲜和好奇,但很快发觉俄语学起来不容易,比如字母P是个卷舌音,需舌尖卷起来再发出颤音。张老师在教俄语时为激发我们的兴趣,也常顺带介绍一些与语言相关的人文历史、民族习俗。

叶君健:“将军县” 走出的文化人

2024-11-18

一  在湖北东北部,与河南、安徽交界的大别山脚下,有一个小县——红安(原名黄安)。早在40年代,叶君健在英国从事欧洲文学研究期间,就开始翻译《安徒生童话》,到50年代全部译完。

连长火线救孤女

2024-11-15

十多年前,笔者好奇地发现:每天清晨,在如城南门闸桥口解放如城纪念墙旁,恭敬笔直地站着一位身着旧军装、脚穿旧军鞋的人,向着流水默默三鞠躬。汤平在病重弥留之际还曾与笔者聊谈过此事,遗憾的是笔者至今未能从如皋西乡横家埭一带找到这位幸存的孤女。

徐巧珍智斗顽敌

2024-11-14

从她家留下唯一的一张合家照上可以看出,徐巧珍年轻时候的面容是那么清秀,而她又是那么机智沉稳、胆大心细。1980年,正在北京工作的王嶙专程来到曹浜村,寻找曾经救过她的房东大嫂徐巧珍,可是徐巧珍离开人世已经有14个年头了。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10 下一页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