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扬州沿江地下交通线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苏浙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特殊作用,至今,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942年10月,上海地下党学联交通员吴学谦来到仪征月塘,任华中局城工部月塘交通站站长,他的任务是从十二圩等处接送人员。
2019年晚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仓村附近的杨连弟公园。” 有一位专程从天津市区前来瞻仰纪念碑的原铁道兵李姓老战士回忆说:“我和杨连弟同在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一支队。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与此同时,凡近几年来新增、新建的纪念馆、纪念碑等,如通州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江北特委纪念碑、十总镇念军亭等,全部列入调研普查范围。
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有首《长征歌》,是在长征胜利结束后由陆定一、拓夫两 人于1935年10月在陕北的吴起镇共同创作的。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老曹家中有个老式的旧衣柜,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它却记录了一段不寻常的历史。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日本鬼子全面占领上海,南京形势告急,曹学耕当即放弃在南京中小学担任美术教师的工作,回到老家郭村避乱。
山重水复,我第二次来到阳泉市郊区大洼村。汽车盘旋在蜿蜒的玉龙山上,窗外满目的苍翠挤挤挨挨,各种纷繁的绿色,犹如画家打翻了的颜料盘,堆叠在一起,铺满了层峦叠嶂。造化,在这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林中盘旋着一条巨龙;新颜,就是大洼村新造的1800米的高山玻璃漂流滑道。
四 妈妈牺牲以后,蒋匪军还把我和二姐继续作为“钓饵”,对我们的看管“放松”了,有时连牢门也不上锁。在张达叔叔家住了将近一个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起来,张叔家没女孩,二姐穿单衣成了问题。
那时的香烟,无论是美丽牌、老刀牌或是别的什么牌子,都是每盒十支,烟盒里附有一张彩印的画片。上海有家烟厂迎合大众的抗日爱国热情,生产了一种马占山牌香烟,广告上印着马占山身着戎装骑着战马的威武形象。
登上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黄珏段邵伯湖大堤,东眺是烟波飘渺的邵伯湖,西瞰是风景如画的沿湖村。1943年6月上旬,粟裕接到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的通知,要他去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驻地盱眙县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并汇报苏中工作。
日前,作者在军博注意到一份新四军的作战报告—— 《车桥战役详报》 。1944年春,新四军利用日军抽调华中部队南下发动豫湘桂会战、兵力收缩的机会,于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战斗。
南通市通州区(原南通县)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老区,是江苏省建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历史贡献最大的革命老区之一。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指引着通州老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踔厉奋斗。
中共“二大”召开以后的一个多月,在共产国际代表斯内夫利特(马林)的建议下,1922年8月29日~ 30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边的一所民宿里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
2021年8月18日,《丹阳日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 《延陵大捷彪炳史册》 的文章,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革命前辈 教诲引荐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镇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项强。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翻开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篇章,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1977年,该旧址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同时复原陈列有贺龙、刘伯承的卧室,20军军部会议室、会客室等。
在上海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延安路高架旁,闹中取静的绿地一隅,伫立着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完整保留了1915年初建时的建筑风貌。作为首部党章诞生地,为更好地阐释党章发展历史,守护和宣传党章故事,纪念馆开辟了常设专题展厅“中国共产党党章历程展厅”。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至今正好一百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张闻天主持编写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初印于1936年,1937年由延安解放社正式印行出版。
中共二大文件中,纵论国内外政治形势,与党的二大宣言相辅相成的,还有大会通过的《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 《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这段名为“榆树岗子”的坝段,由村中50名老党员、老干部们防守,青壮年都被防汛指挥部调到大坝险段抢险去了。老人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东倒西歪地坐在湿泥堆里,全身的力量都透支了…… 晚上,大坝上漆黑一片。
国民党统治在大陆崩溃前夜的1948年,中统特务组织制造了一起轰动京沪杭地区的《文萃》案,蒋介石下令杀害了其中三名“主犯”。1948年4月,上海中统办事处处长陈庆斋将陈子涛、骆何民,卢志英、吴承德等人押解至南京中统局本部,关押在南京瞻园路中央宪兵司令部监狱。
在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太仓村,提起抗日战争期间绿草荡上的那座“船桥”,当地老百姓都会引以自豪,因为它为车桥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此时,总部收到车桥战役已经胜利、攻坚任务已完成的消息,立即命令主力部队撤出战斗,留下一部分打援的部队收拾残敌。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