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怀念王必成同志

2024-11-13

编者的话:今年2月是新四军虎将王必成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表开国上将叶飞写的《怀念王必成同志》一文以表缅怀。王必成同志生前从来没有对《红日》创造的沈振新形象谈过任何看法,正像他从来不谈涟水失利的客观原因。

从海南走出的开国将军符确坚

2024-11-12

一  海南岛东北角的文昌市,为新四军贡献了张云逸大将,还贡献了另一位开国将军符确坚。二  符确坚到了苏北,被派往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任政治处主任。1944年12月,陶勇率第三旅主力南下浙西,原由陶勇兼任的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改由卢胜担任,符确坚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治委员。

老红军父亲马长炎的人民情怀

2024-11-11

我的父亲马长炎,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入团,同年参加红军,1932年入党。凤木匠原名凤志旺,在皖南事变和此后的皖南游击战中四次以“窩藏匪军”的罪名被关押,严刑逼供却守口如瓶。

林占熺:“极乐鸟”为世界衔来“幸福草”

2024-11-08

1997年5月,林占熺教授第一次随福建省科技考察团去巴新考察,进行菌草技术重演示范。一个美国农场主敏锐地发现了林占熺“菌草种菇”的商业价值,希望买断菌草技术,许以月薪14000美元的高薪聘请林占熺夫妇。

忆百姓情 报百姓恩

2024-11-07

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一条极其普通的弄堂,一间狭小的住房,一位慈祥的老人,回忆起岁月侃侃而谈:“战争很残酷呀,老百姓对我们是真的好呀,我们一定要照顾群众的。30年的军旅生涯,“军民鱼水情”对于杨增喜而言,早就不只是字面的含义,那是用小车推出来的深厚情谊,是用小船渡出来的同生共死,是真真切切用岁月甚至生命积淀出来的情感。

对党赤胆忠心的新四军老战士张格海

2024-11-05

一  新四军老战士张格海,1927年2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睢宁县魏集乡(现为魏集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有一次,张格海按照工作部署召集会议,但同济医院(后来的第一人民医院)有个曾留学德国的专家借口有事不能参会。

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2024-11-04

好的家风犹如一种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  张闻天家风: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

我所了解的一名俘虏

2024-11-01

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敌机轰炸濉溪,解放军战士王文书送我离开濉溪。当他知道卡车去的地方就是送我去的地方时,便把我交给了车上的解放军。我深感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具有把陷入泥坑的卡车推上来的那般推动力。

碧血丹心映华年(下)

2024-10-31

思想飞跃 投身革命  陈延年于1924年9月下旬回到了阔别五年的上海,不几天,即奉命去当时大革命的中心——广州。在此前后,陈乔年相继得知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等被反动派杀害的噩耗,异常悲愤,特别是他的胞兄延年的牺牲,更使他万分难过。

碧血丹心映华年(上)

2024-10-31

陈延年、陈乔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系陈独秀的长子、次子,他们曾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促进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辗转苏俄 坚定信仰  在当时的法国,法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早已大批出版,延年和乔年的法语又熟练,因此阅读研究甚是方便。

我们后辈心中的英雄——杨洪才

2024-10-29

杨洪才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带着腰伤,与战友们坚持战斗在最为艰险的中央苏区腹地“三角阵地”,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绩。1940年9月下旬,杨洪才受新四军二支队派遣,率二支队四团五连由苏南茅山地区出发来到太滆地区,开辟太滆抗日根据地。

追忆兴化革命前辈顾浩然

2024-10-28

在“四史”教育活动中,我们重温了兴化党史和革命斗争史。一  顾浩然(1896~1985)原名顾养元,出生于江苏兴化大顾庄一户中产家庭,其父顾迪光教书兼行医,其母是一位和善正直的家庭妇女,诚信处世、助人为乐的家风对他影响很深。

叶明:巾帼浴血铸丰碑

2024-10-25

巾帼参军 勇担先锋  1938年春,经党组织介绍,叶明几经辗转,参加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到基层搞抗日民众动员。1941年春,新婚不久的叶明,前往无为担任县委委员,兼二区区委宣传科长、区抗日动员委员会指导员,数月后调任无为三区区委书记。

杨维城:百岁老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2024-10-24

家住如东县大豫镇强民村24组的杨维城老人,出生于1921年2月,今年刚好101周岁,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同一年。立志跟党走,建设新中国  杨维城二救席德辉的事迹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他的仗义与担当、坚毅与善良深得当地群众的赞许。

我的乳娘和胶东育儿所的故事

2024-10-23

山东乳山地区是著名革命老区,诞生了许多英雄群体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特别是300多名胶东乳娘和保育员用乳汁、鲜血和生命哺育了1200多名革命者后代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抗战胜利后,胶东育儿所把已断奶的乳儿集中在田家村,准备让他们过集体生活,接受好点的教育。

陈毅赴延安

2024-10-22

为了安全起见,陈毅化装成儒商的模样,夜行昼宿,沿途由新四军各部队接待护送。在延安的毛泽东一直关心陈毅的行程,12月25日,电嘱邓小平:“陈毅同志到时,请告他可在沿途略作休息,以免过劳,大会要在4月后开。

革命先驱方志敏的为民情怀

2024-10-21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是一位集朴素的民本思想、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于一身的民族英雄。1924年3月,方志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在党的领导下推翻旧社会、为穷人谋解放的革命生涯。

好政委曾如清

2024-10-18

1940年8月郭村保卫战后,我新四军第1纵第1团转移到搬经镇休整,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同志到苏北指挥部开会回来时,带来一位着装整洁、背着一个背包的年轻军人。1941年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乔信明调到苏中二分区任司令员,我提升为第1团团长,曾如清提升为政委。

不泯的记忆 深切的怀念

2024-10-17

2014年4月24日凌晨4时许,我的爷爷陈忠像一盏燃尽了油的灯,安详地走了,生命的时针停摆在87岁的刻度上。驰骋疆场战功卓著  爷爷1927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射阳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十人,爷爷排行第三,打小就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

渡江英雄“王排长”的传奇故事

2024-10-16

2007年“七一”前夕,在南通市通州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座谈会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侃侃而谈,讲述了他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在老英雄的墓地上,大理石的墓碑高高耸立,中间镌刻着“王金文排长纪念碑”8个金色大字,右侧小字为“渡江第一船第二十四号船”,左侧小字为“新四军第二十军历史研究会敬立”。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10 下一页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