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集结号》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连长谷子地的一连人,在战斗中全部战死,仅有他侥幸活下来。陵园落成揭幕前,顾老先生细看了每块碑文及烈士名录,竟发现了他熟悉的30多位烈士没有列进去。
我们都知道革命歌曲《五月的鲜花》,也知道它的词作者是光未然。解放后,《五月的鲜花》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张光年(光未然),曾多次向人打听《五月的鲜花》的曲作者阎述诗的下落。
我俩都是新四军老兵,解放战争期间同在苏中泰州独立团(又称苏中14团),在苏中南线坚持敌后斗争。速战金家庄 扭转南线危局 堪称光辉范例的“金家庄之战”,是扭转南线危重局势的重要一仗。
我的父亲程国璠,从1940年到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任作战教育参谋开始,至1947年黄克诚同志调任西满军区司令员止,长期在黄克诚同志的身边工作,深受黄老的教育和培养。黄老教导父亲要掌握科学知识 1977年春节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全家在小院里放鞭炮。
李济民同志牺牲整整64年了。不久,李济民同志回到了李南区委,仍采取“外线领导内线”的方式,继续领导平中地下党的活动。我在平中读书的3年(1941.9~1944.6),也是在党和李济民同志领导下开展地下活动的3年,一些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1943年时,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和区党委机关总是在一起行动的。大约是1943年的夏天,我从苏北军部调到浙东未久,我们部队移驻在翁岩,机关支部组织了一次党课,我参加了。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山东寿光县人,1902年5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改为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同志为司令员,朱理治同志为政治委员,陈少敏同志为代理边区党委书记。
我上世纪80~90年代在上海工作期间,直接受到国栋同志的领导和教育,许多情景历历在目。作者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1960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来到新疆后,参加过新疆多条铁路的建设,其中20年前在铁路工地度过的春节之夜,至今还激动着我的心弦。列车经哈密西行至了墩便进入百里风区,这里终年狂风怒吼,飞砂走石,最大风力曾达18级,还刮翻过列车。
抗战时期,我在苏中四分区的时候认识陈国栋同志。” 国栋同志与沈大姐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相遇、相知的,1931年结婚,由当时国际电台同事吴雪之(建国后任商业部副部长)为证婚人。陈国栋同志和沈一尘大姐的心愿得以实现,他们为人民无私奉献一生的精神永留人间。
前不久,我与父亲闲聊,翻阅《历史的回声》画册,他瞬间认出刘飞等老战友,特别是刘别生和饶惠谭两位烈士,他们的照片都是60多年前的,他竟清晰记得,让我们惊讶不已。记得大革命时代的老同志、老交通员陆富泉在“文革”中为了躲避造反派,到上海很长一段时间,父母亲始终非常热情地款待他。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同志,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将陈毅《淮河晚眺》挂在纪念馆醒目位置,留给盱眙人民永恒的垂念。
(一) 1924年12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金日成的父亲、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亨稷,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追捕,从朝鲜来到中国吉林的抚松。后来,朝鲜艺术家根据金日成主席的回忆,创作了一幅大型油画,将张蔚华和金日成在一起的最后画面永远定格为历史。
编者的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金日成,从1925年起在中国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一) 1924年12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金日成的父亲、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亨稷,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追捕,从朝鲜来到中国吉林的抚松。
1965年颜伏(左一)下部队,与高炮部队战士在一起。抗美援朝回国后,颜伏同志调任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为军队和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功勋卓著,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时间流逝,思念倍增,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光阴似箭,百年诞辰,父亲的高尚品质永远难忘,父亲的谆谆教诲刻骨铭心。父亲对自己的遭遇选择沉默;对于他崇敬的粟裕大将的遭遇,却坚持己见,捍卫真理。
我对叶进明同志一直是很崇敬的,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常以他对我的帮助教育来鞭策自己。护送林枫同志回上海以及以遣散难民名义将上海地下党支援新四军的同志护送到皖南,这是我参加煤业救护队后进明同志交给我的第一次由我负责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煤业救护队的同志们对进明同志都很敬重,新四军军部的领导对他也是很尊重的。
在上海浦东高桥,有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相濡以沫,平静地生活在我们社区。从学徒到游击队员 1925年5月,黄明初出生在浦东高桥镇,父亲黄树德是嘉定人,抗战前就在高桥东街开了一家单开间的咸货店。
1936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张琴秋与朱德、张国焘、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等20人任西北局委员,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从新中国成立起,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近20年,是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
1937年底,上海煤业救护队100多名队员带着25辆卡车及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材集体参加新四军,这对刚刚成立的新四军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为新四军初期的集结、组建和后勤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